來源:河南正一有機肥設備 發布時間:2019-12-11 點擊次數:
梁泉、成志斌、于玉生,一位是云南農業大學農學博士,另一位是云南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博士,另一位是云南農業科學院養蠶蜂蜜研究所副研究員,科技部“三區”科技人員專項規劃給他們起了一個通稱:“三個區”。
2014年,在云南省“三區”科技人才專項規劃中選擇梁泉為服務點,幫助中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建設中藥材種植基地。采用“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民”的發展模式,積極開發出具有地域特色、符合當地實際生產的道教藥材品種雙深、滇黃經、滇城樓等品種。它有效地引導農民擺脫貧困,在高山山區致富。
包雞是云南省鎮源縣特色家禽品種之一。這種產于愛龍山地區的無尾野雞價格昂貴。從鮮為人知到創造數億價值,這一變化與“鎮源養雞業綜合服務體系建設”體系密不可分,這一服務體系的領先者是云南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副教授鄭志斌博士。
鄭志斌也有自己的身份:云南農業大學派往鎮源縣為科技人才的“三區”服務。通過項目的支持,成志斌成立了一個技術服務小組,以農民和合作農業、研發和工業化為目標,推廣生態高效的育種模式,并在服務企業中建立專家工作站。近兩年來,成志斌領導全縣六家專業水產養殖合作社和321名農民開展了原包雞商品鎮的培育和生產,并在企業基地大力推廣優質雞苗。在鋼包雞業快速發展的推動下,我國的脫貧效果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云南農業科學院硅糖研究所副研究員于玉生,選擇了羅平縣舊屋彝鄉的服務點。2015年5月,余玉生第一次來到老宅鎮,了解到該鎮有著數百年的養蜂歷史,也非常適合養蜂,但大部分養蜂人都采用舊的養蜂方式,產品產量低,質量差。
于玉生的專業知識有機會運用他的才能。他挑選了23個家庭作為發展的重點家庭。在老家鄉來回走動,手拉手教彝族兄弟用新的方法養蜂。兩年后,養蜂人當時每戶養蜂從10多組發展到50~60組,蜂蜜產量超過200公斤300公斤,每公斤價格約150元,養蜂戶逐步脫貧。
2014年至2016年,云南省共選拔科技人員4891人,為云南省89個“三區”縣服務,2013年在3216個鄉鎮為2156家企業、合作社、農民協會等機構服務,為48744名農民服務。通過“三區”科技人才專項規劃,引導農民就業,促進農民脫貧致富,有效地增強了科技支持受援地區經濟發展的能力。
更多的有機肥信息,歡迎百度搜索有機肥行業網絡。